内容介绍:中国历代以来明君很多,昏君也不少。
然而一生戏弄胡搞,集荒唐之能事,史不绝书的当推明武宗了。
明武宗也就是正德,有出戏“江山美人”说的就是他与李凤姐的故事。
正德皇帝十五岁即位,在位十六年,在这十六年里,他不知干了多少让人想不到、猜不透,更无法理解的“糗”事,给后世的小说家增添了不少的写作材料。
据史载这位正德皇帝有三大昏事。
一、宠八党:由刘瑾、马求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八个宦官,也是俗称的太监,由刘瑾为首,掌司礼监,统领东西两厂锦衣卫,干预朝政,倾辄朝官。
二、收义子:史实记载,正德七年,这位皇帝也不知那根筋不对了,凡是他喜欢的人,不管是贩夫走卒,不管是异族奴役,他都收为螟蛉子,赐姓为朱,总计一百二十七人。
三、游幸:正德当了十六年皇帝,下江南数次,平日里更喜欢微服出巡、猎艳。最让人搞不过他的,就是他好好的皇帝名称不用,自封“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经常统兵征剿,那已快剿平的叛乱。
明朝正德四年冬。
北京城南门口,天才蒙亮城门一开就从城外熙熙攘攘的涌进了许多推车的、挑担的,赶进城里卖菜的小贩。
“别挤,别挤,大家排好队——”
“他奶奶的,你们这个样子赶着去投胎啊!”
守城门的官兵一见大家挤成一团,鸡飞狗跳的,他们把军棍一拦了。
这下可好,前面的人进不去,后面的人却硬要往前,整个城门口可热闹了。
“官爷!你快放我们进去,早市一过我们生意都没得做了。”
“是啊!帮帮忙,你们就快点放行了吧!”
前面两名小贩着守门卫士哀求着。
城门边的岗哨中晃出来一名武官。
他大模大样的往城门口一站,面对着嚷闹不已的人们,扯着嗓子吼着:“你们大家听好——”
他这一声虽然不大,但却如同闪雷一样,震得人人一怔。
于是喧嚣的场面立刻静了下来。
四下里投视着那一张张呆愕表情的脸,那武官双手叉腰喝道:“上头有令,即日起凡是太阳出来以前进城的人,每人每车须缴捐一钱银子——”
他的话一说完,等着进城的那些贩夫走卒们个个傻了眼。
一阵寂然后,人们开始鼓噪起来。
“他妈的,这还有天理?”
“是啊!这是什么名堂?那有进城还要抽税的?”
“妈个巴子,历朝历代什么税都听说了,就没听说过这么荒唐的税,我操他个妹子,这简直是‘官逼民反’嘛!”
那名武官一见群情激愤,他双手一抬大声道:“这不关我的事,你们有什么不满,可以去找刘公公理论。”
刘公公三个字就像三声焦雷,震得人们发焦脸黑,没人敢哼了。
因为刘公公就是刘瑾,皇帝跟前的大红人,统领着东西二厂,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数千锦衣卫。
这世上没有人会拿自己的脑袋来开玩笑。
谁也怕一个不小心说错了什么话,弄得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于是那些菜贩子、鸡贩子,无论是挑担的还是推车的,他们个个噤若寒蝉,老老实实的排好队。
当然,他们主意还没做,就每个人在城门旁的一只大木箱中认捐了一钱银子。
那武官阴鸷着在旁监视着,因此没有人敢打马虎眼,也没有人敢少给半吊钱。
终于赶着进城做早市买卖的小贩们已差不多全进城,而太阳也快冒出了头。
这时候一个全身褴褛、眉清目秀,大眼睛透着精灵古怪的少年,他晃头晃脑,嘴里哼着“妹呀妹,想呀想”的俚俗小调来到城门口。
他对着守城的兵勇露齿一笑,大摇大摆的就要进城。
“站住——”
一旁监视纳捐的武官低声一吼。
少年停下了脚步,他前后左右一看身旁没有别人。
于是他用拇指点着鼻子,疑惑的望着那武官。
“小兔惠子,就是你,你妈的还装什么糊涂——”
赶忙上前,那少年嘿嘿笑道:“官爷!您唤住小的可有什么吩咐?”
指了指那只大木箱,武官道:“丢钱!”
一脸迷惘。
那少年皱起眉头,他呐声道:“官……官爷!‘丢’……丢什么钱?”
少年心眼颇坏,他故意把那个“丢”字加重语气,就成了广东话“操”的意思。
武官是当地人,那晓得少年一开口就“干”了自己一下。
他怒声道:“捐钱!即日起城门一开到日头升起,凡是进城的都必须捐银一钱。”
“这……这是为什么?”少年还第一次听说有这种“新鲜”事,他瞪眼道。
“为了刘公公要给皇上祝寿,而在城郊盖一座‘娃娃宫’之用。”
少年更迷糊了。
他摸着脑袋道:“这……这刘公公给皇上祝寿,为什么要我们捐钱?这种荒唐事都想得出来,难怪老百姓们要怨声载道了。”
武官脸色一变,他戳指道:“小王八蛋,你敢情是不要活了?废话少说,你要进城就得捐银,再罗嗦小心我把你丢出城外。”
摇摇头,少年嘀咕道:“我……我身上只有二个铜子,这怎么办?”
看看日头快出来了,那武官仿佛也有些不耐烦,他挥手道:“那就丢两个铜板好了。”
不情不愿的,那少年道:“这……这是咱的午餐钱呐……”
“我管你他妈的吃不吃饭,饿死也是你的事。”
眼睛盯着少年走到钱箱旁,武官见少年犹不肯丢钱,便叱喝道:“你还磨蹭什么?弄毛了老子,纵然日头出来了,我也不让你进城。”
耸耸肩,像割掉心头一块肉般,少年从身上摸了半天,才掏出二个铜板,把手伸进那只木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