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群雄蜂起、战乱纷争的最着名的社会大变动时期,政权并立、纵横角逐。用人、决策、择主、自我实现,成为三国英雄的时代主题。智谋纷呈,诡道异彩,道德和功利纠葛重重。风云际会的年代,民族心理和文化结构中最为复杂神秘的部分是被精彩地呈现。 本书分析的对象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 《三国演义》情节生动、故事完整、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彻底抛开《三国志》是为了避免历史与小说不相一致时的无所适从。本书没有叙述、有分析,叙述也是为了分析,对人物的道德评判谨慎态度。 本书依据的蓝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的《三国演义》所引用的文字和情节均忠实于原文,只是对其中的标点有部分改动。考虑到读者手中《三国演义》版本的不同,本书所引原文只注回数,不注页码。【作者介绍】
冯立鳌,男,1958年生,哲学硕士。现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文所研究员,兼广东省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独立撰写过分析历史政治的论着六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获省、市级奖励二十多项。现更倾心于政治哲学的研究。【媒体推荐】
书评
戏说三国何时休?读史还看本书。一个人尽其才的风云时代,人性与政治狂热交锋,识英雄、重英雄,本书为您正解用人实战中的三国英雄智慧。
刘备在关键的时候往往技高一筹,能发掘出人的内在驱动力以掌握之,这种征人心的独到方式有三个步骤……
曹操乐观自信的精神直到晚年未尝稍变,他一生战功卓著,威震天下。法家政治思想是为统治人物提供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统治术,正因为如此,曹操才公开宣扬“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心理。
孔明有意安排让关羽放走曹操,是要平衡本集团外部和内部两种关系:对外,他要平衡孙权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的关系;对内,他要防止宗派倾向的形成。
就当时的政治背景言,司马懿处于劣势,但他取柔性待下、欲取先予的策略,大智佯愚,等待时机,终于后发制人。道家的思想熏陶出了这样一位政治斗争的高手。
魏延的人生结局合有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是由他个人性格和时代精神的碰撞造成的,古老的国度还没有开放型的民族意识时,历史莽然造就了一个另类的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