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3卷8篇124章;另有说明、作者自序,及作者在1810年至1812年为普鲁士王太子讲授军事课的材料、关于军队的有机区分、战术或战术学讲授计划和提纲等附录,约70余万字。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第二篇,论战争理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第四篇,战斗;第五篇,军队;第六篇,防御;第七篇,进攻(草稿);第八篇,战争计划(草稿)。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消灭敌人军队的企图是战争的长矛。
战争理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
克劳塞维茨还曾对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的关系作了精辟的阐述,他写道: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这两种企图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同一意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第1卷,63页)
···
我觉得,它和《孙子兵法》都是描写战争中的一些问题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过《孙子兵法》注重的是技巧方面的一些打仗胜法,而《战争论》更侧重的是分析实质及在战争中的的确引人深思的道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 在1780年6 月出生于普鲁士马格德堡附近布尔格镇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十二岁时在波茨坦的一个步兵团中充当士官生。1793年,当普鲁士同革命后的国作战时,他曾参加围攻美因兹城等战斗。1795年升为少尉。
1801年秋,他被送入柏林军官学校,因学习成绩优异,深得校长香霍斯特的赏识。香霍斯特是以后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和以后的活动受他的影响很大。
1806年10月普鲁士同法国作战时,他随奥古斯特亲王所率的步兵营参加了奥尔施塔特会战,退却时在普伦次劳被法军俘虏。1807年10月释放回国后,根据亲身的体验,力主改革普鲁士的军事制度。1808年到科尼斯堡( 仍为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积极参加香霍斯特主持的军事改革工作,结识了军事改革委员会成员格乃泽瑙、博因等人。1809年秋回到柏林,后来进总参谋部,在香霍斯特属下工作。1810年升为少校。
1812年4 月,克劳塞维茨因反对普王威廉三世同拿破仑结成同盟而辞去普鲁士军职,去俄国准备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先在俄军参谋部任职,领中校衔,后任军参谋长等职。当拿破仑进攻俄国时,他曾参加斯摩棱斯克争夺战和博罗迪诺会战等。以后随维特根施坦军团参加了对拿破仑的追击。12月,作为俄军联络官,同普鲁士军队的指挥官约克谈判,说服他反对拿破仑。1813年3 月随维特根施坦军团回到柏林。9 月格尔德战斗获胜后升为上校。1814年回到普鲁士军队。1815年任布留赫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过林尼会战等。
1830年8 月去布勒斯劳任第二炮兵监察部总监,同年12月调任格乃泽瑙军团的参谋长。1831年11月16日患霍乱逝世。死后,他的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分十卷,《战争论》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