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解放军某部宣传处干事、***赵蒙生,一心想调回城市。自卫反击战前夕,他凭借母亲吴爽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临时下放到某部九连任副指导员。九连连长梁三喜已获准回家探亲,他的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赵蒙生不安于位,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连里的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忿忿不平,替连长买好车票,催他起程。可是,九连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亲的机会,赵蒙生却接到回城的调令。全连战士哗然,梁三喜严厉斥责了赵蒙生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
舆论的压力迫使赵蒙生上了前线。吴爽不顾军情紧急,竟动用前线专用电话,要求雷军长将赵蒙生调离前线,当即遭到雷军长的谴责。
九连担任穿插任务,鏖战中,靳开来、梁三喜,以及雷军长的儿子“小北京”等人先后牺牲。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考验。
战后,在清理战友的遗物时,梁三喜留下的一张要家属归还620元的欠帐单,使赵蒙生震惊不已。烈士的家属纷纷来到驻地,梁三喜的母亲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这一高尚的行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家属,举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作者
李存葆,1946年生,山东省五莲县人。1965年开始创作。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发表后均引起强烈反响。已出版小说集《高山下的花环》,还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李荐葆军事题材小说的现实主义成就,在于他对当代军人形象美学价值的深刻把握和对军事文学悲剧内容的独到发见。他擅长正面描写战争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从中挖掘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和丰富性,揭示出英雄人物多彩的心灵世界和高尚的价值内涵。他的作品具有炽热的情感、深沉的哲理、朴直的笔调和浓重的色彩,善于寓爱国激情和善美柔情于悲壮史诗之中,辅之以戏剧化情节,构成雄壮的悲剧美和浓郁的诗情美。
《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突破了军事文学的“禁区”,开拓了新时期军事题材文学的新领域,对当代军旅文学的发现有重大的建树。
198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吕晓禾)、最佳男配角奖(何伟)、最佳剪辑奖(周鼎文),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吕晓禾)、最佳男配角奖(何伟)、最佳女配角奖(王玉梅),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