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语」稀世的故事,史诗的品质,思想的风范,文学的玄谜。
「说明」这是源于荆楚历史文化的中国第一部关于老莱子的传记文学作品。又名《双面大圣老莱子传》。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湖北省荆门市象山(古称蒙山),据传是二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思想大圣老莱子避乱隐居之地。1993年10月,在荆门楚墓中又发现了被学界称为能“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郭店楚简《老子》,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早二三百年多年,更接近老子著作的原生状态。历史上,大史学家司马迁未能判定老子与老莱子是否为一人,在《史记》上将两人合为一传;现代学者分为是与不是两种意见。有研究发现,郭店楚简《老子》的形制与内容与老莱子身份之谜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本著根据历史传说与科学考证,以人物“独白”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位千古圣哲曲折而又少为人知的一生。
「卷释」全稿分五卷:第一卷《赖乡胭玉情》,叙述了老莱子从小好学,与恋人赖胭、子玉的神奇初遇以及“三小无猜”的美好情谊;以一个少年儿童的目光,展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对一个平民家庭的残酷毁灭过程。第二卷《洛都宫阙血》,描写了青年老莱子为寻求天下和平之道到洛阳周都深造、入仕的复杂经历,表现了其对周王朝的深刻审视与自我觉醒,挖掘出血腥宫廷为争权夺利相互杀戳的阴暗轨迹,展现了老莱子参与“景王变法”遭受挫折,后随“王子朝之乱”护籍奔楚的烽烟历程。第三卷《家国离乱泪》,归乡后的老莱子因“护籍奔楚”的特殊身份受到上层权贵的迫害,妻子赖胭遇难,被迫改姓逃离家园,在至楚国城父关时写下了千古名著《老子》甲。第四卷《蒙山天地心》,老莱子在隐居楚国郢郊时留下“斑衣娱亲”的孝敬故事,后遭“白公之乱”迁隐荆门蒙山脚下。在此深化了对天地人的认识与思考,写下道著十五篇,亦称《老子》乙、丙及《太一生水》。其著流传后,楚惠王恳请参政,因不能为人所制留下所著赠予惠王后再次迁移,最后渡江而逝。楚惠王得老莱子全部著述后悉心学习,力精图治,且传教于王子王孙,使已渐衰落的楚国在战国时期仍繁盛一时。第五卷《谁解古今谜》。公元1993年,在原楚都纪郢近郊的荆门郭店村,写有”东宫之师”的战国楚墓里《老子》甲、乙、丙及《太一生水》被整体发现,举世震惊,其历史悬疑正在逐步破解。
该著文笔抒情,尊重史实,并在写作中巧妙地融入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诗经》两大先秦文化元素,真实地把人带入了春秋时期的生活情境与人文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