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网友书评:
作者的名字很有意思,mankiller,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名字,看完小说才领悟到其中的原因,主人公“我”小柯,在大学时代历经与六个男生的感情纠缠,其中,五个都被他成功勾引了,而这六个男生从后来的生活中可知他们都是直男,可见,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生活的随笔,那么小柯就是名副其实的mankiller。作者的厉害之处不单单是把直男掰弯,他的作品甚至还吸引了不少拒绝看耽美小说的人群。
作者非常有才,作品遣词造句十分出彩,通篇都采用了幽默调侃的笔法,让人忍俊不禁,与同以幽默笔调见称的《兵不厌诈》(万年大坑)不一样,在《兵》里幽默的语言与搞笑的事件互相辉映,呈现了轻松快乐的军训生活,搞笑的事件是故事最主要的支撑点,这种轻松愉快氛围透露了结局的喜剧倾向。别的小说是以故事情节打动人的,但是《和》最先吸引读者的就是它的语言,《和》对语言的锤炼简直是登峰造极,已达到字字珠玑,句句经典的程度。偶尔会从报刊或者网上看到一些充满智慧的语言,但是像这样处处都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作品却很少见。如“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并不唯一地依赖于两种性别的差异,性别差异只是这个世界表现其丰富多采的多种形式的一种。完全由男性组成的世界一样可以精彩纷呈,情趣盎然,欣欣向荣如四海同言。”像这样精彩的句子在作品里并不少见。
作者用调侃和幽默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深情而忧伤的故事,让人感动流泪的同时又捧腹大笑,还好故事的结局很温馨。作者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学校园里那种同学之间朦胧的同志情愫描写得很细致,这种感情和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因为网络、手机而造成的“速食爱情”(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恋)不同,所以多年后,回忆起当年的爱情还是那么刻骨铭心。作者从没掩饰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和存在于校园的功利主义的细致描写,把校园生活和社会事件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和》里面提到的人物很多,作者没有用很大的篇幅塑造人物,寥寥几笔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不但不重复,而且各有各的特征与个性,很自然,很真实。【文摘】
这个题目我得谨慎使用,因为少林寺和赵忠祥都可能找我麻烦。 少林寺是指嵩山里的那帮据说原来念经习武现在上班导游的和尚们所在的行政单位。但细想想也不会。首先,少林寺不见得采用和尚班作为编制;再者说,和尚们若还念经修身养性呢,就不会和我一般见识;若忙着发财致富呢,就不会在我这儿瞎耽误功夫。 赵忠祥就是那个别人(这第一个别人大概是杨澜吧)叫他赵老师,自己也自己赵老师的那个人。本来这人讲讲花鸟虫鱼春回大地动物发情什么的挺好,可偏要写书;写书也就罢了,有人偏要求他写字和念字一样达到国家标准;有人这样要求也就罢了,可老赵偏不服气;老赵不服气也就罢了,我便觉得这老赵大概就是小肚鸡肠,爱打笔墨官司;我这样猜测也就罢了,可我偏给自己要写的文章找不到题目,只好拿老赵的书名拼盘拼拌。就死活想不起别人的回忆文章都叫什么来着!
就先这么着,如老赵不找我麻烦,就先这么用着他的。就算他来,咱也不一定怕,因为有和尚班在他头里呢,还有之字也在他前面,我出贴的时候再精心地在最前面加上几个小空格,那不就大不相同了吗。